炎炎夏日,暑假来临!同学们终于可以放松身心,享受自由时光。但检察官叔叔阿姨要提醒大家:放松不等于放纵,冲动挥拳的代价,可能改变你的一生!今天,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,聊聊“故意伤害”那些事儿。

基本案情
小杰(15岁)和小伟(16岁)暑假常去社区篮球场打球。一次争抢篮板时,两人发生激烈碰撞和口角。小杰觉得小伟是故意撞人还出言不逊,一时怒火中烧,抄起场边一根废弃的木棍,猛击小伟头部。小伟当场倒地,头部血流不止,后经鉴定为重伤二级。
法律后果
小杰(15岁):因其行为造成重伤后果,且已满14周岁,涉嫌故意伤害罪被依法提起公诉。虽然因其是未成年人,最终获得了从轻处罚(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,缓刑两年),但留下了犯罪记录,学业中断,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。
小伟:承受了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创伤,康复过程漫长,学业也受到严重影响。
两个家庭:都陷入痛苦和巨额医疗赔偿的纠纷中,曾经的邻里关系荡然无存。
检察官普法小课堂
故意伤害,后果有多严重?
故意伤害,简单说就是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。别以为只是“打架”,后果可能超乎你想象:
轻伤: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
重伤: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: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甚至死刑!
对未成年人特别提醒
年龄不是“免罪金牌”!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,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,必须负刑事责任!
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,犯故意伤害罪,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,情节恶劣,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,也要负刑事责任!
不满12周岁,虽然不负刑事责任,但公安机关会责令家长严加管教,必要时送入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。
即使免于刑事处罚,犯罪记录(前科劣迹)也可能对未来升学、就业、参军等造成严重影响!
检察官支招:暑期安全,远离伤害这样做!
给同学们的“冷静三秒”法则
1.遇冲突,深呼吸!感觉要“上头”时,先默数10秒,给自己一个冷静期。想想后果!
2.会求助,是智慧!遇到挑衅或冲突,立即找老师、家长、保安、警察等值得信赖的大人帮忙!打110报警也是勇敢正确的选择!
3.远离“是非地”!不围观打架斗殴,不跟风起哄,更不要被“哥们义气”裹挟参与群殴。KTV、酒吧、偏僻角落等易发冲突场所尽量不去!
4.沟通化解矛盾!学会用语言表达不满和诉求,尝试理解对方。一句“对不起”或“我们好好说”,往往比拳头更有力量。
给家长的“暑期监护锦囊”
1.多沟通,知动态:利用暑假增加与孩子的有效沟通,了解他们的社交圈、活动去向和情绪状态,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伤痕、情绪低落或回避交流情况。
2.立规矩,明边界:和孩子共同制定清晰的暑期行为规则,包括外出时间、地点、交往对象等,强调日常交往遵守法律、尊重他人、拒绝暴力。
3.树榜样,教方法:家长自身要控制情绪,用理性方式解决家庭或邻里矛盾,为孩子树立榜样,并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冲突的非暴力沟通技巧。
4.管网络,防隐患:合理控制孩子上网时间,关注孩子的网络社交,警惕网络暴力、约架等信息对孩子的诱导。